其實,只要指紋圖像足夠清晰,就能無痛破解光學指紋識別,面對這類設備,人們拍照時豎起的剪刀手,確實有可能被一些有心人利用。據(jù)指紋模塊軟板小編了解,2014 年,在歐洲 Chaos 計算機俱樂部年度會議上,黑客 Starbug 展示了他利用時任德國國防部長的烏爾蘇拉·馮德萊恩的照片來偽造指紋的方法,以此證明當時指紋技術的潛在風險。
Starbug 并非其真名,他叫 Jan Krissler,是一名遠近聞名的白帽黑客,早在 2013 年,Jan Krissler 就嘗試利用屏幕上的指紋污漬,借助膠水和噴涂式石墨烯材料,制作出一個「假指模」,以此破解了 iPhone 5S 的 Touch ID 傳感器,那時 iPhone 5S 剛發(fā)售不到 24 小時。
在 2014 年的活動演示中,他所使用的圖片,是馮德萊恩出席新聞發(fā)布會的現(xiàn)場圖片,照片中的她豎起了右手大拇指,Jan Krissler 借此照片,配合一臺 Verifinger 掃描設備復制出部長的完整指紋。Jan Krissler 并不想利用這種技術作惡,反而希望以此喚醒大眾對指紋安全的警惕無獨有偶,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 (NII) 的科學家在 2017 年成功從一張三米開外拍攝的照片中,提取出可用的指紋,如今的手機攝像頭動輒幾千萬像素,所拍相片的清晰程度遠比當年要高,顯然要從相片中收集到清晰的指紋并非難事。
存在風險,但指紋模塊軟板小編想告訴大家的是,或許我們不用太過擔心不過,指紋信息泄漏是一回事,我們財產(chǎn)安全會否因此受到威脅又是另一回事。當下我們普通人平日最有可能接觸到指紋識別設備的場景,大多出現(xiàn)在手機、筆記本電腦和智能門鎖上,而主流的智能手機,主要采用三種指紋識別方式:光學屏下識別、超聲波屏下識別和電容式指紋識別。三者各有其優(yōu)劣勢,所謂「有舍才有得」。相比之下,光學屏下識別的安全性最差,因為它相當于把傳統(tǒng)光學采集技術置于屏下,利用屏幕光照亮用戶手指,屏下傳感器接收到指紋圖像信息,與手機內(nèi)收錄的指紋對比特征點,以此判斷是否為本機用戶,理論上可以用硅膠指紋破解。一加 7 Pro 就曾被這種方法破解過,但它的優(yōu)勢在于快,如今主流 Android 手機,基本上都能在零點幾秒左右的時間里完成識別、解鎖并進入界面。
第二種超聲波識別技術采集到的,是 3D 指紋位點信息,黑客很難利用 2D 指紋圖像生成凹凸有致的手指紋路,更不可能據(jù)此制作出模擬指紋。當年三星 Galaxy S10 便采用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技術,相較于同時期的光學屏下識別設備,前者識別。
第三種電容式指紋,多了一道識別生物電信息的門檻,不法分子要制作出可導電的模擬指紋難度較高,安全系數(shù)相對較高。
此外,據(jù)指紋模塊軟板小編了解,部分設備還配有活體檢測功能,借助體溫、心跳等輔助信息,判斷所掃描的指紋是否出自真人,給手機信息再加一道鎖。綜上,如果你用的是屏下光學識別的手機,是有可能被合照中比的剪刀手所泄露的指紋信息破解的。然而手機廠商們還為用戶加上了最后一道防線:錄入的指紋信息,只存于本地,不會上傳至網(wǎng)絡,這意味著黑客不可能發(fā)動大規(guī)模入侵活動。因此,如果有人想要破解你的手機,他得同時獲得你的指紋信息和你的手機才行。不過說到底,拍照時用雙指比出剪刀手確實有泄漏信息安全的可能,要不以后咱還是換個手勢自拍吧。